盖茨基金会三大重仓股深度解析:成长动力与估值机遇并存
比尔·盖茨的财富密码:微软、伯克希尔与Waste Management
比尔·盖茨于2000年44岁时辞去微软(NASDAQ: MSFT)CEO职务。早在1999年,他便短暂成为全球首富,财富一度突破千亿美元。随后20年,他逐步淡出这家自己创办的科技巨头,最终于2020年辞去董事会职务。
过去25年,盖茨的关注点从打造领先科技公司转向通过盖茨基金会解决全球最严峻的健康、平等和教育问题。期间,他与前妻梅琳达·弗伦奇·盖茨共捐赠约60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捐赠者之一,仅次于其好友沃伦·巴菲特。
尽管盖茨的财富起家于微软,但他和盖茨基金会的投资组合管理多沿袭巴菲特的风格——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少数杰出企业。结果,基金会持有的上市股票中,超过三分之二集中于盖茨与巴菲特联手看好的三只优质股票。
1. 微软(Microsoft)——33%
盖茨财富的主要来源仍是他创办于1975年的微软。2022年最新一笔捐赠后,他持股比例降至不足1%,但考虑到微软市值达4万亿美元,1%股份仍价值约4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也持有微软大量股份,尽管为支持慈善运营经常出售部分股票。根据最新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13-F文件,基金会持有2850万股微软股票,价值约148亿美元。
微软的云计算业务Azure表现强劲,核心企业软件同样受益于人工智能(AI)需求增长。Azure目前年收入约75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34%,并为微软贡献可观的运营利润。Azure营收增速持续加快,远超供给,微软正投入数百亿美元扩充AI训练及推理能力。
软件业务方面,微软的Copilot AI助手得到广泛采用。管理层透露,Copilot系列应用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同时,Copilot Studio让企业基于自有数据打造定制AI代理,过去一年新增代理达300万个。
这些推动了微软营收的加速增长(上季度同比增长18%)及利润率提升,每股收益上季度增长24%。尽管股价已有积极反应,微软仍以约34倍未来收益交易,考虑到其加速增长及季度数十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这一估值具吸引力。
2. 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17%
沃伦·巴菲特每年夏季向盖茨基金会捐赠伯克希尔哈撒韦(NYSE: BRK.A)(NYSE: BRK.B)股票。2006年,他指定1千万股B类股票(拆股后约5亿股)用于基金会,每年按规定捐赠剩余股票的5%,前提是基金会上一年度捐赠额等于前一年捐赠额加上基金会其它资产5%的增长。
尽管有条件限制,基金会仍持有大量伯克希尔股票,截至今年3月底持有1720万股,价值约79亿美元。根据SEC文件,基金会于6月30日又获赠940万股。
自巴菲特5月宣布将于2025年1月1日卸任CEO以来,伯克希尔股价承压,部分源于“巴菲特溢价”消失。公司也面临挑战:2024年保险业务表现优异,但2025年趋于正常,提价未带来实质营收增长,第一季度赔付增加导致承保利润下滑。
巴菲特未找到合适投资机会,现金大量持有,连续11个季度为净卖出者。第二季度末,伯克希尔现金及等价物达3440亿美元,远超其可交易股票市值。
巴菲特对自家股票的吸引力也有限,未利用现金回购。即使价格下跌,股价仍约为账面价值1.5倍,正是巴菲特此前暂停回购的水平。
若股价跌破1.5倍账面价值,巴菲特或将重新买入,投资者亦可考虑低价买入。伯克希尔运营稳健,巴菲特及其团队掌握3440亿美元资本,未来投资潜力巨大。
3. Waste Management(废物管理公司)——17%
Waste Management(NYSE: WM)是一只传统而稳健的股票,盖茨基金会长期持有且持续加仓。目前持股3520万股,远高于2002年的120万股,市值约75亿美元。
作为废弃物收集与处置领域的龙头,Waste Management过去数年实现强劲有机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收年均增长6%。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强势,增长5.4%。
除了有机增长,管理层还通过战略收购提升业绩。最近收购Stericycle进入医疗废弃物市场,旗下WM Healthcare Solutions业务在第二季度贡献约10%的净运营收入。
尽管新增医疗废弃物业务利润率较低,公司依旧保持强劲运营利润率。上一季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EBITDA)为29.9%,与去年无医疗业务时水平基本持平。随着协同效应释放及业务规模扩大,未来利润率有望显著提升。
Waste Management依托其垃圾填埋场组合在行业中处于无可匹敌的地位。新进入者面临高额监管壁垒,开发新填埋场难度大。公司的规模优势使其能优化路线密度,享受规模经济,提升利润率。
尽管在行业中具主导地位,Waste Management股价估值却低于两大竞争对手。按未来EBITDA估值15倍计算,考虑到利润率扩张与稳健的有机营收增长,这一价格合理。
本文由:配资通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配资通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配资通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1.blog.ohosure.org/7675.html